前言
居然兩個禮拜一都是旅遊題目,我的旅遊政治梗沒有多到可以撐這麼久啊~~~
旅行中我所遇見的美好
前年,我們家去了歐洲一趟。在去之前,我對法國市區的印象是「刻意維持古早味」的城市,實際一跑,更加加深了我的這個印象。巴黎市在某種程度上,刻意被切割成「傳統的巴黎」跟「現代的巴黎」。
代表「傳統」的巴黎,就是人人在講到法國歷史時,馬上會想到的富麗堂皇的皇宮、聖母院、塞納河等等,幾乎可以說是維持的跟幾百年前一樣。而代表「現代」的巴黎,則是跟現在全世界四處都有的大都市一樣,單憑街角一景很難看出是在哪裡拍的。
這張照片是在協和廣場拍的,這是巴黎觀光客最多的地方之一。協和廣場位於塞納河邊,廣場上有著名的方尖碑,而且距離凱旋門、羅浮宮都不遠。
然而,這個廣場在歷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法國大革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斷頭台:斬首六萬
* 自1791年—1794年,巴黎設置斷頭台,三年內被斬首的反革命份子達6萬—7萬人之多。
* 斷頭台遺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協和廣場。
大家都以為法國大革命是民主的先驅、是推翻帝制的象徵。但是有花點時間去看課本以外的歷史的人,就會發現這些說法通通都是「勝利者寫下的歷史」,跟事實不一定不相符,但是多多少少帶有Propaganda。
法國大革命後,因為國內的領導體系瞬間垮掉,各地領導革命的群雄又一時橋不攏誰作主,外加附近各國勢力也都在蠢蠢欲動,法國真的混亂了好一段時間。混亂了多久,有人說五年,有人說十年,要看主張的人認不認同做得比皇帝還糟的新政權。
混亂過後,第一個執政黨是雅各賓黨。他們事實上是以民族主義為號召(提示:「這就是愛法國啦~」),對內剷除異己(物理方式、永久的,簡稱斷頭)。等到國內政局穩定後,再將外國勢力慢慢趕走,宣示法國的主權。雖然結果論而言,他們做的其實還不錯,但是手法太過激進、極端,評價似乎並不太好。但是如果當初雅各賓黨能夠繼續執政下去的話,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應該會寫作「他們用有魄力的方式迅速的整合了國內的雜音,並且阻止了外國勢力。」
順道一提,在遙遠的另一端,某一個國家,他們的歷史是寫說「委員長率領從軍校出來的親兵北伐,整合了國內勢力。…(略)…領導國軍抵抗外族侵略,抗戰八年,終於取得最終的勝利」云云。
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開始就看這個史觀不爽,整個忽略掉其實該委員長也是軍閥的一員。而且最後戰勝還不是他打贏的,他們連補刀都沒補到居然也可以分經驗植。甭提後來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可以弄掉大半個國家,逃跑(不對,應該叫轉進)了之後還可以在歷史課本上寫「偽匪政權不專心抗敵,專門拉攏民心,鼓吹農民上前線。國軍不忍對農民開槍,才會節節敗退」之類的…
扯太遠了,回題回題。
上面那張照片,那個雕像所在之處,就是路易十六被處死的地點。他的死,為法國帶來了一段混亂,卻為法國帶來了更久的自由、平等、博愛。協和廣場上,歷史沒有被和諧。
我們的「自由」,卻在隨時會被拆掉的廣場前搖搖欲墜。民主紀念館裡面,紀念的是一代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