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政治魔人的暑假作業】公車帶給我的視野

前言

話說這幾天是貨真價實的暑假作業截稿日,這個禮拜天應該有很多小學生跟作業奮戰吧?

部落客的暑假作業

公車帶給我的視野

其實我一直算是大眾運輸工具的愛好者,從國小到現在,原則上我都是搭公車上課、上班。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樣,雖然捷運一條一條的通,但是偏偏我要到的地方幾乎都是捷運沒有到的地方,所以我主要依賴的交通工具還是公車。

我知道有很多人以為我今天要講的一定是台北車站前面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但是很抱歉,我今天沒有要婊馬市長。我今天要婊的是整個公車政策。

大家都知道,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有兩種方法:鞭子跟糖果。鞭子是處罰你希望他改掉的壞習慣,糖果則是獎勵你希望他養成的新習慣,而且最好可以雙管齊下。

交通政策也應該是如此,如果政府的政策是希望大家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話,就應該要緊縮汽車、機車的生存空間,讓捷運、公車更為方便。我不得不說,政府在前半這點做得還不錯,從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高居不下的油價、到最近的新生高架橋封了就沒辦法開放,充分的顯示出政府希望小客車不要開上路。但是後半的問題就很大了,我就先跳過詐湖線不說,單說公車就好了。

首先,就先來婊公車路線的名字吧。我想有搭公車的人都知道,有些車子會有副線、區間車之類的,行走的路線其實原則上大同小異,只是在其中的一小段不一樣。但是前幾年,從板橋開到台北的245,一共有三條路線,分為正線、德霖學院線、青山線(現在的245、656、657),其中後面兩條到從西門町到台大醫院,繞一圈就返程回板橋了。而245正線,卻繼續走仁愛路,一直到信義誠品、新光三越這邊繞一圈,再回到總統府這邊才開始回板橋。這兩種路線的差異已經大到讓很多人上車前都要一問再問,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拖了好幾年才把三台的名字分開來,實在是擾民。

其次,再來婊講營運公司。在台北市,有一間公司的公車,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我絕對不會輕易踏上去。這間公司的司機不知道教育訓練在搞什麼鬼,油門都踩的很隨性,開車也開的很不穩,甭提他們車子更新的速度是各間公車公司之「冠」,首都客運連賣給其他公司的車都比他們的新。運氣還不錯的是,這間公司的黃金路線,在忠孝東路有捷運後,重要性大幅下降。而其他還沒有捷運的路線,如262、307、信義幹線等等,也都有其他比較優秀的公司來營運,所以我們搭車的時候就有選擇。但是對於沒有常常搭公車的人而言,如果剛好搭到的都是這間公司的車,可能搭一次就會對公車徹底失望了吧?

最後,我要婊的是公車專用道。(沒錯,最後還是會提到公車專用道)台北市最早實行公車專用道政策,是從信義路、仁愛路的公車逆向道開始的。時至今日,其他的公車專用道還是沒有這兩條完善。舉西門町為例,快車道上已經有公車專用道了,但是從板橋、三重、新莊來的公車,卻還有一大堆的站牌設在中華路上憲兵隊的門口。羅斯福路公館大學門口也是一樣,有一大堆車子在專用道上,但是慢車道還是有好幾台公車。「專用」了之後,還要繼續使用慢車道,實在是相當的混亂。比較少搭公車的人,只看站牌名稱,怎麼要知道是要在慢車道,還是快車道搭車呢?

順便跟各位分享一個密技:搭公車轉公車,跟搭公車轉捷運轉公車,刷悠遊卡的話花的錢一樣喔~

…快點想辦法讓公車轉乘公車有打折啦,你們有沒有心要節能省碳啊?

2008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導覽圖

原始資料來自於:台北旅遊網-單車遊蹤

但是他們網站上面提供的「97河濱腳踏車道路網圖」居然是下面那幾張圖檔的合併縮圖,然後底下那八張圖大小不一、而且還互相有一點點重疊。於是我只好拿出影像處理軟體來手動縫圖,這真是勞民傷財的行為…

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導覽圖-2008

直接下載縫好的大圖

新版的地圖新長出了一些路,但是有些其實還沒有真的長完。像是地圖的東邊,內湖南港側,現在腳踏車道只有通到南湖大橋,基隆河左岸右岸的0km現在是從那邊算起。南邊的碧潭還在施工、秀朗橋的圓圈圈大概也還沒做好。西南方樹林一帶地圖上面也標很久了,但是我用Google Earth還看不出到底有沒有自行車道。中間三重蘆洲環狀自行車道只有二重疏洪道完工了,台北橋以北的逆時針方向似乎有一段還沒好。

事實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這張地圖,我們還需要一份「現在哪裡正在施工、預定什麼時候會好」的清單。上次走景美的時候,如果我們從世新大學那邊就走堤外的話,到一壽橋附近會因為施工而被打斷,要回到世新門口才有出入口,中間連跨越堤防的樓梯都沒有。還有像是社子島洲美大橋底下,之前也是施工了好久好久,而且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好。

單車大頭症的結構性問題

說真的,我不喜歡那些有單車大頭症的人。最常見的症狀大概是「你幹嘛不讓我牽進去」、「前面騎得慢又並排騎車的人很煩」、「汽車/機車/行人都不肯讓我們」。大頭症患者的藉口也常常在改變,從以前的「單車無法可管」、「騎車健身」,到最近「響應節能省碳」,看來看去都是要別人讓他,而不肯讓別人一點。你覺得這種人很可惡嗎?還是你身邊就有,甚至你自己也有這種症狀?

不,我們所有人都是單車大頭症的帶原者。

這些問題我們當然可以很簡單的歸因,直接把他怪給說出這些話的人,然後自己就可以站在指責人的一方,高高在上的感覺特別好。但是如果你肯稍微花點時間理解一下單車大頭症的脈絡,就會知道這真的不是個案,而是社會性的問題,只是有些人比較早發作,有些人比較會忍耐而已。

你幹嘛不讓我牽進去

    這大概是大頭病患最常抱怨的一件事,舉凡餐廳、便利商店、旅館、辦公室、教室、腳踏車店,甚至這幾天還聽說有人要牽進廟裡。就我的看法,即使沒有規定,對方不准我們把車子牽進去,那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對方也有管理場地的責任在。如果連腳踏車都要規定的話,那大概這個規定手冊至少要有十公斤厚吧?

    但是這個問題是怎麼來的?還不就是因為單車容易被偷。mobile01上面每次有人說他的車被偷了,就會有人出來檢討苦主說「車不離身是常識」云云。那,車不離身這個論點怎麼來的?

    當然是因為車子只要一瞬間就會被偷走。

    偷腳踏車很好賺嗎?我想應該是不好賺的,但是因為成功報案的人少,警察努力查的機會也不大,所以被抓到的風險小。在這個腳踏車動輒比機車貴的年代,算起來一定絕對比偷機車好賺。

    所以只好大家都神經質的一把車子騎出去就一直抓著,連要離開車子都不敢讓他離開視線範圍。到了目的地之後,找不到好心的店家的話就不能吃飯、不能逛街、不能停下來享受一下,騎車是休閒還是束縛?

    我不敢奢望說政府可以做到路不拾遺的程度,但是至少讓我們車子可以停在外面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逛個街、吃個飯,暫時免於擔心車子被偷的恐懼吧?

前面騎得慢又並排騎車的人很煩

    這種抱怨,多半是在河濱腳踏車道發生的。有能力騎得快的人要超車的時候,如果碰到前面有人悠閒的並排邊聊天邊騎車,要超車的空隙就會變得很小,所以很容易發生危險。這種大頭症患者大概就是懶得用同理心思考,只想著自己被擋住了,而沒想到很多人騎車是「休閒」,一前一後不能聊天的話那幹嘛還一起出來?

    題外話,你們知道嗎?鐵馬專用道速限10公里?騎車要騎10km/h的難度跟危險性,至少是20km的兩倍!我可是苦練多年才有辦法騎5km/h的…

    這個問題表面上來看是並排騎車的人白目,大頭病患者愛抱怨。但是就問題的成因來看的話,大概可以歸納為兩者:騎車心態不同、騎車技術不同。

    很巧的是,這兩個原因可以用同一個方法來解決:拓寬車道。

    以台北的熱門路線大稻埕-社子島來說,那邊的車道幾乎沿線都是2.5~3台腳踏車寬的車道,也就是有人併排的話一定會塞車。如果車道可以再寬一點,容納5台車寬的話,即使兩側同時有人並排,還是會有一點安全空間可以會車。

    或許會有人說,萬一有人三台、四台並排的話怎麼辦?我知道天底下的確有這樣的白目,一定要四個人並排走在馬路中間。但是就我所知,會想要一邊聊天一邊輕鬆騎的人,只要有一個人在身邊可以聊天其實就夠了。兩邊都有人的話會發生最左邊跟最右邊的人無法聊天,反而比只有兩個人並排更難聊天。

    或許當初規劃自行車道的人沒有想到會有一天這件事這麼熱門,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天老老少少會一起出門騎車,所以才把路規劃成這種兩側一線道。導致了今天有各種心態、各種速度的騎士搶一個車道,而產生這些無謂的紛爭。

    試問各位在寬一點的路段會抱怨並排騎車的人嗎?還是會根本沒有注意到的就超車過去呢?

汽車/機車/行人都不肯讓我們

    總之是路權問題,我想這個誰都沒有錯。

    開車的時候會覺得機車跟行人好煩、
    騎機車的時候會覺得汽車跟行人好煩、
    走路的時候會覺得汽車跟機車好煩。

    現在只是這個公式中又多了一個介於機車跟行人之間的好煩腳踏車而已。

    一直以來,中華民國政府的所有道路規劃都是給四輪的,騎機車的人一定很能夠體會那種被施捨了一點路權的心情。只是現在爭取路權的變成腳踏車而已。

    如同我上面所說的,騎車上路的人心態很多種,有人騎車的心態是把自己當機車,有人騎車的心態是把自己當比較快的行人,也有人是在路邊玩極限運動。而交通法規要規定的話,絕對是比照「交通工具」來處理,就會激怒到很多平常都騎人行道的人。如果規定讓腳踏車能夠合法上人行道的話,又換PTA團體抗議說怎麼可以鼓勵腳踏車騎人行道,這樣子對走人行道的小朋友威脅很大。

    就是因為腳踏車這種定位不明的曖昧感,所以連要爭取路權都不曉得該怎麼爭取好。這時候我只能祈求政府官員有一天能夠突然開竅,決定乾脆不要插手管這件事就好了…

總之,我認為單車大頭症的患者固然需要收斂一點,但是真的沒有必要太過苛責他們。這是扭曲的世界造成的悲哀,我們在買了車子的同時,就成為了帶原者,只是會不會發病要看個人素養。但是我們不該將這樣的壓力視為常態,而要試著去看穿問題背後的問題,不然這些病患的教訓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最近對郝市長的看法…

我就先姑且不說北北基一綱一本的事情了,畢竟那跟主題無關。最近他的發言,用一句話簡單的說,就是「布爾喬亞意識過剩」。

計程車定點停靠

郝市長的團隊是都沒有搭過計程車的嗎?!

    一般人搭計程車就是為了要圖個方便,可以就近在方便的地方pick-up,可以在自己家門口下車。即使是每天搭公車的我,從光華商場買完電腦,大包小包的,也是得搭計程車回家。真的要定點停靠的話,我就得要搬著這些大包小包的走到招呼站,然後再從我家附近的停車站把東西扛回家?

    我認為計程車政策應該是從鼓勵電話叫車做起,並且讓大家養成習慣,這樣子可以有效的改善計程車的空車率。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想辦法讓隨手招車的價格高過打電話叫車的成本就是了。方法很多種,不管是政府補貼、強迫車行打折,或者是在路邊招車時額外多收20塊之類的,都可以達到鼓勵電話叫車的作用。

不要騎機車

    郝市長的團隊是都沒有騎過機車的嗎?!…很可能真的沒有。

    這麼說吧,捷運開到幾點?公車開到幾點?你們知不知道很多行業的大夜是十一點到十二點之間才換班的?

    就算時間不成問題,你們以為現在的公車很好搭嗎?你們知道新莊到中和,雖然只隔著一個板橋,但是搭公車卻得要搭進台北市再搭出台北市。騎車只要20分鐘的路程,光是等公車就可能花上不只20分鐘嗎?

其實我相信他的用意,跟當初限塑政策的時候一樣,應該都是為了改善台灣社會。只是我之前認為他只是太過理想化,以為群眾的消費習慣會因為限用塑膠袋而改變。但是現在我對他的看法,有一種他是基於「布爾喬亞會這樣子做,所以大家都應該這樣做」,似乎要所有市民都依循著小康家庭的人的心態來做。

我也很想配合政府的節能省碳政策,直接騎腳踏車通勤啊!問題是台北市的腳踏車失竊率之高,你要我怎麼有勇氣把車子騎出去?!沒辦法,我只好繼續把腳踏車停在家裡,只有有空的時候把他騎出去玩,享受把腳踏車當休閒的布爾喬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