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樂生的重要性? Part II

今天上課的時候,剛好班上有一群親自參與樂生運動的人,所以我就忍不住直接詢問他們的看法了。

我先問的問題是「集會遊行法雖然擺在那邊不太好看、不太好用,但是為什麼要忽視法律,而讓抗議活動的正當性在媒體的報導中被模糊焦點?」於是老師回答我的是「當我們在衝撞一個既有的威權的時候,守法並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而且「守法」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種服從,正好會落入政府所期望的一個坑裡面去。」雖然我覺得老師他沒有聽到我的重點,但是我一時找不到機會插話,老師又說了「你用這種好像是客觀中立的第三者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就像是第一次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問說,你們為什麼不守法」之類的。

我覺得老師所說的理念完全正確,但是其實這並不是我想要問的重點。我真正比較想問的是「在違法的抗議活動中,再經由新聞媒體的報導,社會一般大眾難道會接受抗議的訴求嗎?」但是老師依然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而又講到「媒體現在作為一個再現的工具,已經不及格了,甚至他們還會要求我們重新喊口號,配合他們做新聞。」

這些我都知道,我真正想問的是,你們不擇手段的結果,社會大眾有比較支持嗎?但是我沒有辦法問出來,當時班上的氣氛已經有好幾個在親身參與的人準備好要回應我的疑問了。我在說話的時候有點討戰的意味,我沒有先跟他們表達我的立場(不贊成拆除,但是不贊成樂青),而直接以挑戰他們的語氣講話,似乎不小心傷到人了。

有學妹一副要哭要哭的回答我說,他們包圍蘇院長官邸的時候,其實是因為當時時間不夠按照合法流程申請集會遊行,而且他們認為那只是陳情,是不需要申請的。然後她接著講到了媒體的粗暴、警察的粗暴,講到院民被強制抬走的時候她們的情緒有多激動。

對不起,這個我不得不開口了,「為什麼要讓老人們上前線?!」然後老師就開始提到那天的新聞畫面,給不在場的視聽者帶來的印象是「學生利用老人來阻止警察」或是「老人利用學生來抗議」這類的刺激,而悖離了他們的原意。後來下課前,學妹跟我說,她因為我的這句話而感到很受傷,好像被我指摘說他們利用老人一樣。然後再次的誠摯的邀請我禮拜天來院區走走,瞭解一下情形,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尖銳的質疑了。

APP:「我的意思其實是,即使動用暴力,也不該讓他們上前線吧。」
老師:「對於他們自身的權益受損的時候,是他們自己要站出來,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們。」

下課之後,我們聊到了老師剛剛所講的話,卻一直有「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手段不重要」、「你不認同我們是因為你不瞭解」、「正確的事情不需要權謀算計的手段,民眾自然會瞭解」之類的負面解讀揮之不去。
老實說,我覺得這次的溝通還蠻失敗的,老師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學妹可能還以為我反對保留樂生。到最後,還是沒有人願意告訴我,他們這樣的抗議真的有讓更多民眾瞭解、認同了嗎?

可以的話,我希望上面的知識份子知道,再有意義的活動、再正確的理念、再重要的人權,如果一般老百姓聽都聽不懂的話,是要我們怎麼去支持?90%方案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我只有看到這篇是可以讓普羅大眾輕鬆搞懂的:廢業青年日記: 圖說樂生院:90%,懶得面對的真相

要讓大家都能夠瞭解的話,多給我們一些簡單好懂的理性論述吧。如果「瞭解」這件事情都是要站在去參觀過樂生才能夠體會的感性面的話,那真的不會有效果的。

不要再邀請我去樂生了,這樣的邀請只會讓我聯想到教徒常常邀請大家去教會聚聚。

29 thoughts on “搶救樂生的重要性? Part II

  1. >就像是第一次來到地球的外星人
    伽瑪星雲第58惑星好像有幾隻跟地球文化還蠻熟的青蛙…

  2. 除了弄出讓大家都聽的懂得論述
    讓這樣的論述不是只有在一小群人裡流傳也是很重要的

  3. 那篇可以搭配這篇一起使用唷(雖然你應該也有收到):

    http://nooorman.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_11.html

    算是這個禮拜以來,部落客在網路上的心血結晶吧。然後現在大家打算一起買廣告,把這東西推上蘋果日報:

    http://www.hemidemi.com/event/info/3

    我不是來勸你加入的(笑,我自己也很討厭勸來勸去的),只是想跟你說,你們老師與同學那樣有它的原因,不過你們老師解釋得有點抽象,那樣也不是很好。

    拿集遊法來說好了,現在的抗議團體很難遵守集遊法,是有很多具體的、實務的理由,這也造成法律界一直也有聲音要對集遊法進行修或廢。比如說,行動者要在六天以前就申請。你要取得管轄單位的許可還要取得路權,這對於救急的抗爭來說其實是不可能的事。在這次事件中,也還好你的老師與同學們有一起在第一時間透過抗爭擋下危機,才能夠開啟進一步對話與理性討論的空間。也許這會讓你不太舒服,不過你心裡只要想著,以上那些部落客們能夠四處奔走(他們也很辛苦,到處跑去求教專家)整理出關於方案的論述來,也是因為前線有人擋著,大家相輔相成。理性與感性的力量其實是出於相同的根源,也必須那樣才有力量。只是,如果你覺得同學的感性讓你很受不了的話,你也許可以武裝好理性的面向,他們來邀你去樂生,你就反邀他們去作功課(笑),要他們準備好各種論述去說服樂生的鄰居。那樣也不錯。

    對了,你收到一堆 spam 是不是因為訂閱了什麼群組的關係呢?尤其是丘老師那個 google grop,會有太多轉貼,修正訂閱不要寄到信箱就可以了。據我所知這次沒有人發 spam,只是大家轉貼得蠻迅速的。

    我這個路人的話比較多一些,佔了你的部落格回應空間先說聲抱歉 🙂

  4. 收到Spam的原因是因為親朋好友的熱情轉寄加上E-Mail Address被放在網路上….我是事先檔掉了(未雨愁繆?)

  5. 昨晚我跟emil看完300個壯漢後回家路上,
    我們也在討論這些事,
    原則上我們倆的看法跟APP一致(這是一種大宇宙意識的電波同步化!?),
    討論就省略了,就結論而言,
    這樣的抗議行動其實跟政府的強制拆遷其實是差不了多少的,
    提出理性且有條件的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當然雙方一定有不讓步的部份,這才是需要溝通的部份。
    不過我覺得這件事的發生,
    從頭到尾是因為政策面及實行面的鬆散腐敗,而造成的結果,
    話說回來,6年來政府方面也不願意參考其他方案,就算現在用力抗爭,能夠達成的效果也不大吧,
    再來個6年,這個社會成本是很大的,現在應該是要將雙方的損害減到最低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吧….
    我認為願意為其他人的權益奔走的人真的很偉大,但是在行動之時也要考慮是否會造成訴求的反效果,這也是很重要的吧!
    爭取到了,但也造成其他人的反感,不是也很糟的事嗎?

  6. 個人認為姑且先不論政府本身的作為到底如何

    但是樂生這群人的訴求一直很混亂而矛盾

    因為要是將樂生當成古蹟,那就可以不用拆
    但是如果是古蹟的話,那還適合在裡面安置人員嗎?
    現在裡面的人還是要搬走

    而如果樂生不算古蹟,那政府要拆有何不可?
    只是手段作的漂不漂亮而已

  7. >你收到一堆 spam 是不是因為訂閱了什麼群組的關係呢?
    是助教…是助教拿到了我的信箱…

  8. 不過對於APP來說,你重回學校的感覺是什麼?樂生這件事很容易看出來你的思考層面跟你同學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年紀的差距或是教育背景的差異嗎?

  9. 我基本上跟豬豬是一樣的立場,即使我認識很多樂青的人,也曾經跟他們一起進過樂生幾次。

    這幾天,在房間裡趕畢冊時,聽客廳電視理傳來的報導片段,突然,有一點瞭解,曾經聽說這種激進手段的來由:
    激進才會引起嗜血的媒體,而於是,樂生才能引起關注;

    這幾天媒體是確實的報導了許多,跟之前相較,這次激進,真的爭取了許多新聞報紙版面,也,確實引起許多的論戰,
    就某程度而言,即便結果無法改變,卻也真的讓大眾稍微瞭解這件事,從反覆、重複的報導討論中。

    嗯嗯,讓我思考了不少事。

  10. >不過對於APP來說,你重回學校的感覺是什麼?樂生這件事很容易看出來你的思考層面跟你同學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年紀的差距或是教育背景的差異嗎?

    我總覺得是電波接受度的問題。

    要求正當很重要
    但是手段更重要

    事實上要來陰的手段我其實也完全贊成、只要沒被發現…

  11. 我來翻譯一下:
    問題:集會遊行法雖然擺在那邊不太好看、不太好用,但是為什麼要忽視法律,而讓抗議活動的正當性在媒體的報導中被模糊焦點?

    翻譯:
    你們的粗暴作法使你們的訴求毫無說服力,對此你現在感覺如何,感覺如何了啊?

    回答:當我們在衝撞一個既有的威權的時候,守法並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而且「守法」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種服從,正好會落入政府所期望的一個坑裡面去。

    翻譯:
    因為我就是不爽啊!

  12. 我覺得應該不在年紀的差異, 而在於有沒有把自己抽離身處情境做思考的習慣; 那些人太陶醉於自己的「正義」與「姿勢」了. (或許這也算是教育的差異?

    AP的老師其實說得很清楚:「你用這種好像是客觀中立的第三者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
    樂生的住戶有權也有立場激進, 但這些參與活動的學生又為什麼要放棄冷靜中立的角度去「協助」住戶? (而這位老師為什麼要拿對抗暴政的思考套用到連民眾的支持都不知道拿不拿得到的事件上?)

    因為他們其實是事不關己的、其實是沒有退路的問題的; 到最後, 這充其量只不過是他們大學時代的熱血浪漫回憶。

    跟這些「美好」比較起來, 有效性與手法的正當性似乎還真的挺不重要. 在失真的再現下呈現出的實態也一樣是不及格的.


    當然, 這些只針對所謂「樂青」, 而無關「樂生與其支持者」的是非對錯.


    話說回來我一封SPAM都沒收到, 該說是人德嗎…

  13. 先說明一下、我並沒有參加樂生行動,不過之前算是反分級運動的成員,以前也參加過公娼和何老師的人獸交網頁事件,這些運動的形態其實是一樣的,我事後的感觸也是大同小異。

    我想 APP 無法理解的部份,在於國家執行這些法令的方式,暴力程度並不亞於抗爭運動。圖書分級讓晶晶老闆得坐牢三個月,人獸交幾乎把何老師送進牢房,廢公娼則剝奪了許多婦女的工作權。樂生也是一樣的,讓這些老人失去住的地方。這些法令執行的過程有多粗糙就不多言,但是面對一個暴力的政府,怎麼能夠指摘反抗者的抗爭激進呢,畢竟成敗影響了多少個人和家庭的生命。

    至於 APP 也好、媒體也好、群眾也好,到底需不需要爭取他們的認同,我認為這部份是有討論空間的。APP 認為群眾有知的權力,抗爭者有告知的義務,媒體只是被動的成為橋樑;事實上從來都是媒體主動的要抗爭者說,群眾被動的知道這些事情。而群眾就算正確地知道了這件事情,對這個事件本身是否有幫助呢?就我的經驗是沒用的,反分級運動、廢公娼的論述在質量上都已經很可觀,但並未使群眾發出任何力量阻止法令執行,這些法令所隱涉的價值觀,也從未自大眾心中根除。

    所以運動充其量只是運動本身,對參與者真正有意義的價值就只是過程,我是這麼下註腳的。或許正如風雅的翻譯,爽是重要的,政府奪走了我的 XXX,所以我也要鬧的讓他們難看,這相當的政治正確。至於理性論述根本就不是運動正在執行時的重點,反正再怎麼理性正確的說明,也不會馬上從群眾上得到力量。但是運動過程會留下記錄,長時間的記錄就會產生有力量的論述,這些論述也許需要十年、三十年的累積才能動搖那些價值觀。不過總之不可能在一次運動中就徹底顛覆。

    補充一下、其實這類 (社區意識) 運動在台灣已經很久了,以前常聽到變電所、停車場、垃圾掩埋廠等等的抗爭,其實是一樣的東西,手上有一套漢聲雜誌集結的社區意識產生記錄 (常住台灣 – 聚落保存與社區發展,這套書據信應該是絕版了,如果有人想看我可以借),很完整的記錄民國 83 年的一些社區抗爭運動。喔、我其實是要說,這類運動發展都已經超過十年了,政府還是一樣這麼做事,大眾對這類事情的關心也沒有比較多,所以我從不覺得對台灣的群眾用理性說道理會有啥效果。

  14. 說到對政府粗暴施政的理解與否或許是有點偏離主題了。
    (雖然我可以認同yudaka上文90%觀點)

    我想這邊的重點比較偏向質疑學生參與這類運動所扮演的角色與行為, 而不是批評真正當事人的激進。在各blog努力轉錄/彙整相關資訊以及討論,並試著讓這些資訊見到天日時,「那一些樂青」所作的是成為激進運動的人頭數與先鋒。我們所見到的是,blogger擔任了轉錄/轉譯當事人訴求與客觀訊的平台、「樂青」則在影響面更加廣大的傳統媒體上佔據了整個運動的代表性,忙著讓潛在支持者選擇閉嘴。

    的確, 台灣這種現象需要個十年三十年才有機會真正改變。但是出頭的學生運動團體不試著扮演夠理性的媒介角色的話, 只會讓可能十年能完成的目標真的變成三十年。

    與其放著群眾讓他們頓悟, 我們比較需要一群說故事的人滲透到群眾之中(而不是在學界發文章), 對他們說說寓言不是?

  15. >與其放著群眾讓他們頓悟
    我不認為放著群眾不管,他們就會頓悟

     

    我比較喜歡利用他們的無知來操弄他們(逃)

  16. >我不認為放著群眾不管,他們就會頓悟
    光放著沒有用。
    你必須每隔一段時間,
    就在他們要忘了的時候去刺激他們一下,
    適時撩起他們的不滿,
    在這份情緒累積到快要爆出來的時候,
    再以救世主般的高姿態出現,親手解開他們的桎梏,
    讓他們巴在你的腳下渴求你的滋潤,
    要玩的起來,至少得做到這種程度吧?

    ===以下接受放置報名===

  17. 你難道不知道甌壓積指數越高、希模涅塔指數跟著就會越高的一般現象? ….

  18. >這樣子真的可以嗎
    你用這種好像是客觀中立的第三者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就像是(略)

  19. 我告訴你,身為一個相聲演員,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笑場

    如果太過涉入自己的笑點的話,就很有可能笑場,所以當然要以客觀中立的第三者觀點來看(略)

  20. >與其放著群眾讓他們頓悟, 我們比較需要一群說故事的人滲透到群眾之中(而不是在學界發文章), 對他們說說寓言不是?

    我要強調一下,運動進行的當時其實未必需要說啥故事,事後再來論述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故事說得再好,對結局也不會有影響。

    坦言之、即使樂生運動在當下符合政治正確、程序正確,我們也 (應該) 根本不會去現場參與活動,也沒力量左右政府的法令執行。所以說好故事這件事情,不過就是滿足了千百個有思想、能批判的局外人。這些事情在過去的運動都發生過,撇開挫折感不談,與其在事件當時花時間去論述,不如事後再來處理這些東西,這部份應該當作手段的選擇。

    其實之前在政論節目中是有看到樂生事件的探討,不過對運動本身而言並無助益,想要影響公部門的政策,說實話在台灣並不是靠說故事就辦得到的。消費者意識是台灣目前為止推行最成功的民眾意識之一,但是政府自己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還是常常發生 (喔)

  21. 問了個「前」學運團體(社團)成員,為甚麼要去作這個跟他們毫不相干的東西?他說是「練習」,因為現在沒有真正值得抗議的東西,所以他們要找話題抗議跟練習,現在已經沒有真的學運了,有的只是些個人觀點跟國家的衝突,怎麼去引起媒體目光、吸引群眾注意、挑起抵抗政府情緒,都是需要事先練習的,以防萬一哪天要對付真正的議題。

    以上,前新生南路某大學學生如是說~ (社會學系?果然是參加這種活動的料…)

  22. 將來也不會有學運這種東西了,甚至連社會運動都式微了。剩下的場域大概只剩下政治活動了吧,參與動機相當的脈絡清楚喔。

  23. 之前也是有系友來談樂生,由老師動員全班在導師時間來聽他們說樂生保存問題
    其實那兩個小時的座談還比不上廢業那四張圖來的清晰明瞭……

    APP說的讓我想到淫英傳裡救國軍事會議vs.特留尼希特啊
    哪邊是好人而死老百姓又是相信哪邊…

    暴力的手段一定是難以服人的,尤其像是宣傳效度不對等的時候

  24. Yudaka文章字太多,我差點直接end….(雖然我有乖乖看完)
    App你最近專挑爭議事件發文,是為了選立委增加讀者而鋪路嗎XD

    >我告訴你,身為一個相聲演員,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笑場
    所以Wii投票你選吐嘈的還是耍白痴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